引言
大量的文献报道了骨结合种植体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并发症以及失败的产生。并发症是指继发于种植外科手术或者修复过程中或治疗后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提示治疗方法不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并非如此。除此之外,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不等于失败;事实上,大部分并发症的出现尚未导致种植体的失败。但是,这些并发症常常带来一些烦恼,因为我们无法预测并发症的到来,我们需要花费额外的心思针对意料之外的,有时甚至是紧急的情况进行处理。
种植体成功的定义是种植体没有松动;种植体周围没有X线透射影;在种植体植入第一年后每年垂直骨吸收不超过0.2mm;未出现疼痛、感染、感觉异常、神经疾患以及侵犯下颌神经管(等症状);同时5年成功率达85%,而满10年的成功率不能低于80%。
出现并发症及失败的原因和时间
种植体及其相应的修复牙冠、修复部件出现并发症及失败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原因可能是不适当的治疗计划、宿主的系统性因素、外科手术过程或治疗时机不当(某些早发和迟发因素)。
早期的失败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以下因素的漏诊:患者的系统性疾病、种植区域骨量不足、系统因素(如吸烟)、近期放疗病史、外科操作创伤过大、细菌侵袭和感染、过早负重以及不良护理。
后期的失败发生在修复治疗阶段和获得初期成功的骨整合后的维持阶段,原因可能是宿主因素与生物力学因素间没有获得良好的平衡。
预防种植体并发症,需要明确诊断、制订完善的治疗计划、良好的外科手术技巧[3]、种植体植入空间角度良好、运用外科导板、合理的术后护理、制作及放置的修复体为被动就位和“压力分散性”的修复体、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长时间有效的定期维护治疗。在最初的有关骨整合种植体在无牙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报道中,作者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微创外科手术必须结合微创的修复治疗,例如说,在修复治疗的全程阶段都要注意合理的应力分布。
以下几个因素相信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7],包括:(1)宿主骨结合区愈合能力受损;(2)骨与种植体接触的薄弱界面的破坏;(3)经过复杂的外科手术后术区的感染;(4)种植体植入后缺乏初期稳定性;(5)在生物环境可以承受应力前,过早负荷;(6)对成功获得骨整合的种植体过度的负荷。对产生过度负荷的某些可能因素已经被广泛地探讨总结。
一篇系统性综述总结了2007年之前的文献,探讨了生物并发症以及种植体的失败,认为种植体丢失主要的生物学因素是感染、愈合不佳及过度负重。
治疗者在做出有据可循的决定前,应该确保患者已经了解各种常见的(众所周知的)促进成功和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要注意各个治疗步骤需耗费的时间(疗程)和并对各个治疗计划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估。
从一些临床病例中我们发现,一些对于与修复相关的种植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尚未通过临床研究的科学论证,本章中提出的观点谨代表本书作者和本章节引用的关于牙种植并发症的参考文献的作者们的选择和观察。
本章将详细讨论与修复相关的种植并发症的起因、预防和治疗措施。种植体常见的修复并发症包括机械并发症、语音、美学以及生物学的并发症。
机械并发症---由于种植体植入位置不佳导致(如植入角度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病因
解剖结构的变异、骨组织的吸收、病变或创伤等原因可以使种植体理想植入位点的骨量不足,从而导致种植体植入位点或角度不佳。除此之外,治疗计划不完善,没有遵循外科导板设计的定点和角度或外科技术不佳都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
骨内种植体的角度(偏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用预成的角度基台或者个性化基台进行调节(图10.1a~h)。这个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充分地纠正种植体植入角度不佳。但是,如果种植体植入较理想位置偏向舌侧(通常由于唇侧骨吸收),为了维持种植位点颊舌向的直径,唇侧必须植骨以增加唇侧骨的厚度(图10.2a~e)。植骨材料的植入能扩大骨量从而减小种植体植入(偏斜的)角度,从而避免修复体的负荷方向与种植体长轴间成角度。为了避免骨组织受到过大的剪切力,建议种植体角度不超过25°。当种植理想位点存在软硬组织缺损的时候,必须植入手术前或同期植骨,以避免影响最终的修复效果。
图10.1 (a)个性化基台连接在种植体上的牙合面观。螺丝的长轴对应的是种植体的长轴,螺丝的长轴倾斜,基台螺丝孔通颊侧面。(b)成品基台的颊面观,螺丝的入口清晰可见。(c)上颌种植体的转移替代体,反映种植体颊侧倾斜的角度。(d)使用个性化铸造基台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e)转移替代体显示种植体的方向不平衡。(f)转移替代体在口内颌面观,如图可见远中种植体舌倾。(g)制作诊断蜡型以确定最终修复体的外形。(h)个性化基台的代型,远中种植体的螺丝入口位于近中舌侧位。固定局部义齿将会粘结于个性化基台上。
图10.2 (a)治疗前缺牙区的切面观,可见唇侧有骨缺损。(b)缺牙区植骨后的切面观,可见唇侧牙槽嵴厚度增加。(c)治疗前X线片显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拔牙区有较大骨缺损。(d)植骨后植入种植体。(e)由于种植体植入前对骨缺损区进行植骨,第一前磨牙的冠在高度和颊侧面的位置都接近正常。
术前计划包括确定种植体是否可以在理想的位置植入和初始期是否须行骨增量。这些因素的确定通常需要在模型上制作诊断蜡型或者诊断性排牙。对于理想的修复牙齿位点,需要拍摄放射线片,并且运用CAT和CBCT来评估理想的修复牙位点根方的骨量是否充足。制作外科导板使种植体植入时可以识别和清晰地接近(引导)在可利用骨组织中种植体的位点和角度。这样在术中使用导板以引导种植体植入的过程。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从最初的备洞到种植体植入,必须使用外科导板进行不断的检验,有时甚至术中拍放射线片以防止无意识中造成的种植体植入偏差。
术后可能会发现种植位点不佳。如果明确在此位点无法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学修复,种植体可以留在软组织下面不暴露,或者可以暴露出来但是不行使功能。可是,如果该位点至关重要,又或者它们是为单冠、固定局部义齿或全牙列修复提供支持和固位所必需的,那么种植体就需要移除,在更合理的位置重新植入新种植体(图10.3)。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空心钻来取出种植体(图10.4a~l)。
图10.3 种植体位置靠远中,尝试使用个性化基台纠正植入位置的偏差。但是由于种植体位置过于靠远中,基台的颈部位于邻近磨牙邻面接触区以下。这个位置将阻碍修复体在基台上就位,同时单冠的近中会出现悬突。需要取出种植体,并在缺牙区近远中向的中心区重新植入新的种植体。
图10.4 (a)在颌骨模型上,环钻置于种植体上。环钻是空心柱状的,钻的末端有切割螺纹。它放在种植体上,可以顺着种植体边缘周的骨组织的切线方向环行去除骨组织,从而使种植体移除造成的创伤减到最小。(b)种植单冠的颊面观,种植修复后患者产生持续性的疼痛,且无法缓解,需要取出种植体。(c)根尖片显示种植体正常。(d) 取出牙冠,翻瓣暴
露种植体。(e)用环形钻取出包绕种植体的骨环。(f)环形钻包绕种植体,环形切削达种植体全长。(g)环形钻切削完毕,(环形钻中心的)切除的骨组织包绕种植体,种植体周围已被分离,只有根尖区还有骨组织与种植体相连接。将使用一种器械,置于骨环周,切断根尖区的骨组织。(h)包含种植体在内的骨环被取出。(i)取出后置于外科盘上,可见种植体及附着周围薄层的骨组织。种植体植入时曾植骨,种植体周可见残留的颗粒状的骨移植材料。(j)种植体移除后,去骨创面的牙合面观。(k)将骨移植材料(同种异体骨与异种骨移植材料混合)放置在去骨创面中。(l)放上屏障膜,用钉固定。
来源于口腔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