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或功能性)Ⅲ类错颌的矫正治疗
下颌前突
(1)功能性下颌前突:
Ⅲ类功能性下颌前突,多系幼儿早期不良习惯、乳后牙早失、替牙障碍及乳、替牙期咬合干扰等原因,导致下颌前伸咀嚼所致的畸形。此类错颌可表现为前牙反颌、全牙反颌或一侧反颌,后者还表现为下颌偏歪。此类错颌畸形如不及时矫正,长期可抑制上颌发育及造成下颌发育过度,从而导致骨性反颌,偏颌畸形,不仅影响咬合而且严重影响面容美观,因此应尽早进行治疗。
诊断:
功能性下颌前突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功能分析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常可发现典型的咬合干扰(如下尖牙磨耗不足)、不良习惯(如咬上唇、吮示指、偏侧咀嚼)、后牙龋坏、髁突前移(幼儿颞颌关节窝平,髁突活动度大,易移位)等,诱导下颌后退时前牙多可达正常及切对切位置关系,其诊断多不困难。
矫治方法:
功能性下颌前突的治疗,除首先应破除不良习惯、通过治疗龋齿及修复后牙咬合单位以恢复正常咬合等对因治疗外,主要采用功能性矫治器矫治,常见的功能性矫治器有:斜面导板、改良的肌激动器、功能调节器Ⅲ型(FR-Ⅲ)等(详见第九章中“反颌的矫治”)。功能性矫治器戴用的最佳治疗时机,应是幼儿合作且牙列变化最大的时期,即替牙列中、后期。由于此类错颌发现时,常已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错位及颌骨异常,因此,大多在反颌解除后,还需观察至恒牙列初期,再进行二期治疗以做进一步的咬合调整。
2.骨性下颌前突
骨性下颌前突是下颌骨发育过度或下颌位置前移所致上下颌骨大小不调所致的上下颌矢状向关系异常。
病因
①遗传性下颌前突,发育过长;
②乳牙反颌未矫治;
③舌体过大或位置过低;
④垂体功能亢进等。
治疗方法
骨性下颌前突多采用口外力矫形治疗。
乳牙列期患者:戴头帽、颏兜沿颏联合至髁突连线的生长方向牵引下颌向后,抑制下颌骨的生长,牵引力不宜过大(小于400g),以免造成下颌角切迹过深,影响面型美观。
替牙列期患者:伴上领骨后缩发育不足者,可用长拉钩改良颏兜抑制下颌生长的同时,前牵引上颌以刺激上颌的生长(图8-41)。口内设计后牙平面验垫,用卡环或邻间钩固位,可设计前牙箭头卡环以增强固位,基托包绕上颌后结节,尖牙远中放置牵引钩。采用橡皮圈以一侧300~500g的重力前牵引,牵引方向为向前、下,与平面呈向下约30°角(详见第六章中“矫治的生物力学”)。
A.颏兜前牵引杠
B.颏兜加长拉钩
图8-41 改良颏兜前牵引
2.上颌后缩
骨性上颌后缩的机制可为上颌前颌骨发育不足、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上颌位置后移,是临床多见的Ⅲ类骨性畸形。
其病因常为:①遗传性下颌前突,颅面早融;②乳牙反颌未矫治,上颌骨发育受障碍;③先天性唇腭裂。
矫治方法:
(1)上颌骨发育不足:可选用面框前牵引矫治器,口内矫治器设计为:①后牙平面颌垫式活动矫治器,用卡环或邻间钩固位,可设计前牙箭头卡环以增强固位,基托包及上颌后结节,尖牙远中放置牵引钩;②固定式唇舌弓装置,唇弓末端作后倾弯,尖牙区设计牵引钩,采用橡皮圈以一侧300~500g的重力开始做前牵引,牵引方向为向前、向下与平面成向下约30°角(图8-42)。
(2)前颌骨发育不足:可设计活动矫治器,后牙平面颌垫,用卡环或邻间钩固位,用前牙区双曲舌簧或螺旋扩大器推切牙向唇侧,通过切牙唇移刺激前颌骨的发育。双曲舌簧应尽量靠近牙颈部,并与被推切牙的长轴垂直,每2周加力一次,每次打开舌簧1mm或旋转螺旋扩大器180°;唇腭裂患儿如腭部平坦或因替牙期活动矫治器固位困难者,可用固定舌弓上焊弓簧加力刺激(图8-43)。
图8-42 面罩前牵引矫治器
图8-43 矫治前牙反颌的固定舌弓矫治器
3.病例报告
患者,女,10岁,替牙颌。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下颌体稍长,下颌位置前移,上颌前颌骨区发育稍差。
诊断:安氏Ⅲ类前牙反猞,骨性Ⅲ类,毛氏Ⅱ¹。
矫治设计:面罩前牵引上颌,移下颌位置向后,抑制下颌生长。口内:全牙弓夹板,后牙平面颌垫式活动矫治器。矢状关系调整后,去掉前牙区夹板,双曲舌簧加力移切牙向唇向。
治疗时间:2个月,上颌前移,下颌位置后移,切牙覆猞、覆盖正常。
图8-44 安氏Ⅲ类错颌,混合牙列前牙反颌矫治前后面颌像
矫治前面相
矫治后面相
来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