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央视新闻报道称,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将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将逐步减少,甚至最后取消一般门诊服务。
作者:焦巨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最近最火的医改概念当属“分级诊疗”了。
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建成了的话,中国医疗会成什么样?《意见》中描述的画面太美,几乎不敢直视。
文件是这样描述的,“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所以文件下也就下了,界哥也没当真。但在昨天看了央视关于分级诊疗的新闻报道后,界哥突然感觉可能是自身政策敏感性不够,国家这回可能当真了,就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面对央视镜头都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报道中说,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将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将逐步减少,甚至最后取消一般门诊服务。并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政策可预期的冲击波还不止这些。10天前,界哥还给大家带来了国家卫计委的一句狠话:将在“十三五”期间压缩大型公立医院床位!
看到没有?又是要灭了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又是要压缩大医院的床位规模,可以肯定的是,医改要拿大医院开刀了。
对此,界哥深感欣慰。为啥这么说呢?新医改改了五年,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基本为增量改革,真正触及医疗界利益集团的城市大型公立医院改革一点没动。
“农村包围城市”的医改思路效果如何呢?乡镇卫生院高楼是建起来了,医保也全覆盖了,但基层却没强起来,城市公立医院规模却迎来新一轮大扩张,新院区一个接一个开张,床位数屡创新高,优质医生资源进一步聚集,老百姓看病难没看到缓解迹象。
正如央视报道中说的,人家一般是80%的医疗服务由基层提供,20%的由大医院提供;我们却倒了过来,80%的医疗服务由大医院提供,基层医疗成了配角。
医改改成这样咋整?政策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分级诊疗,把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换句话说,就是拿大医院开刀,压缩其床位,分流其医生、患者。
对医护们的影响
梦想有总比没有强,万一实现了呢?会对目前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先说点好的。就是大家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忙死忙活,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还看不完,出门诊的习惯很多人可能要改改了。
不太好的消息是,大医院很可能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了,很多人可能甚至要离开,特别是以开药为主的科室,是谁谁知道哈。
还有就是那些奔着进大医院的医学生们可能要失望了,未来的大医院,很可能就像现在的传统媒体,以裁人为主,基本不招。
行路难
有一种逻辑:因为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所以中国医改必须也是难的。因此中国医改果然很难。
那么分级诊疗之路好走吗?答案同上,特别是在界哥看完《意见》全文之后。
在如何组织实施分级诊疗方面,《意见》关于部门职责是这样说的: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牵头制定常见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
界哥一看,那这路就更难走了。
就“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这句来说,意味着分级诊疗走的还是政府主导的路子,而这是有悖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精神的。
卫生主管部门接下来并不是要简政放权,还要加强权力,而关于医疗服务监管这一真正应该干好的事却一直没认真干的事,只是附在后面一笔带过。
在如此调子的指导下,基层诊所能放开吗?被继续“包养”的全科医生能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吗?医务工作者能拿到和自己劳动价值一致的报酬吗?界哥以为答案还是同上。
大家都知道分级诊疗第一大难就是缺少大量同质化培养的合格全科医生,就拿住院医规培来说,到2020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不规培不能从医,在人才问题短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分级诊疗怎么搞?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年或是分级诊疗改革真正起点,而非成功之日。
再说,“放养”惯了的大医院院长们是那么好欺负的吗?“包养我可以,拿钱来!”一句话估计会让有关部门不知所措。
那么大家伙到底该咋办呢?且行且珍惜吧!咱们不妨心态放好点,把医改当成一种常态,谁让咱们选择了这个苦命的职业呢。
透露个小八卦,医改折磨的不仅仅是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们,就连不少医改专家们也身心疲惫。大家猜猜前几年一些活跃的医改专家现在都在干嘛?在喊累了都没人理之后,有的选择了专注产业创新,有的期待有钱的BAT新贵们为医改砸出一条血路,有的连“医改”二字都不愿再提起,还有的竟然选择了信佛……
来源于医学界产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