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骨刀手术辅助整体内收产生的上颌颊侧骨质改变:病例系列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很多,包括创伤性的骨皮质切开手术和非创伤性方法如光生物调节作用和震动。在手术辅助技术中,超声骨刀手术是创伤最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最小化选择性骨皮质切开的创伤并克服金刚石车针和钨钢车针产热引起的边缘性骨坏死和受损牙槽骨再生。应用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是为了加速正畸牙移动从而缩短疗程。尽管操作方法已有标准化且有了成功的临床结果,其带来的组织反应和反应速度仍不明。这篇文献的目的就是提出和讨论在整体内收时应用超声骨刀手术辅助产生的组织反应。
材料和方法
16名患者(平均年龄,17.7±3.4岁),治疗计划需要前磨牙拔除,用支抗钉进行整体内收。这些患者还需符合以下标准:无可能影响到牙齿移动速度的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应用,开始内收时至少14岁,恒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口腔卫生良好。所有患者用0.018 ×0.025-inch切牙和尖牙托槽和0.022 × 0.028-inch前磨牙托槽和磨牙颊面管减少内收时的摩擦力。为了进一步减小后牙段的摩擦力,第二磨牙延迟到内收的最后阶段再粘接。当上牙列重复排齐整平后,进行超声骨刀手术。不需要进行完全的牙周翻瓣,在局麻下做尖牙到尖牙的牙根间垂直切口,位于颊侧的根中部,一共用有深度标记的超声骨刀(SG1, VarioSurg; NSK, Hoffman Estates, IL, USA)做7道切口。这些切口深度限制在3mm内,切开皮质和髓质。用4-0可吸收线缝合软组织切口,1周后拆线。同期,用0.016 × 0.022-inch不锈钢弓丝开始整体内收。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植入支抗钉,用镍钛弹簧连接到侧切牙远中的拉钩上,施加250g的拉力。在牵引开始和结束获得CT影像以确认组织改变方式,并进行三维影像重叠并比较同一高度上的轴面图像。
在超声骨刀手术后,16患者中有8名在内收期间发生了手术位点的骨质增生。这些增生发生在上颌前牙牙根间跟根中三分之一位置。增生部分被认为是牙槽骨组织,因为其结构在CT上与牙槽骨相连续。下列病例为代表性病例,能阐明组织反应的临床和影像特点。
患者1
18岁,女性,主诉为微笑不美观。I类磨牙关系,切牙严重前倾,4.6mm前牙开合。为了减少切牙前倾度,获得理想的覆合,并增加微笑时的切牙暴露,拔除上颌和下颌第一前磨牙。
在拔牙后第二个月,在上颌手术部位发生半球状的骨质增生。这种弯曲的孤立的增生而后在近远中向融合并形成更平坦更大的增生。在治疗的最后,观察到明显的复原(图1)。内收耗时12个月。
患者2
16岁,女性,主诉为上牙前突。骨性II类,安氏II类1分类。治疗方案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
在内收的第二个月出现了两个单独的骨性凸起:在有中切牙和侧切牙间有一个大的凸起,在右侧切牙和尖牙间有一个小的凸起(图2)。直到治疗结束凸起都没有消退(图3)。内收耗时11个月。
患者3
22岁,女性,主诉是牙齿不美观。患者的切牙前倾,I类磨牙关系,深覆盖,浅覆合。丙肝携带者,在接受疫苗接种。目标是减小切牙前倾,获得理想的覆合覆盖,减少唇前突。治疗计划是拔除4颗前磨牙。
在这名患者观察到最广泛和严重的骨增生,且在第一个月最明显。拆除托槽9个月后,这些增生明显消退但仍旧很明显(图4)。内收耗时11个月。
结论
这个病例系列显示了一种未经报导的超声骨刀辅助牙齿移动过程中的骨反应。在超声骨刀手术后的新骨形成可能是有益的,然而,也可能引起患者微笑时牙龈暴露量增大。所以,在决定进行上颌前表面超声骨刀手术时应当考虑牙龈暴露量。这种反应大多数是暂时的,但应该进行长期的随访,因为这种骨增生的自发性消退仍然是不明的。
来源: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