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浓缩物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朱靖恺,刘 艳,谢 超,段 妍,马 威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陕西西安(710032)
通信作者:马 威
E-mail:dr.mawei@qq.com
文章来源:口腔医学2019年7月,第39卷,第7期
[摘要]牙体缺失后牙槽骨骨量不足向来是口腔种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而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自体骨移植技术、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BR)等一系列经典术式应运而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GBR技术更是以其成骨可预期性好,长期骨吸收率低,易充填塑形,无第二术区,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广大种植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小板浓缩物这一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凭借着其独有的优势在口腔种植领域的组织增量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向经典的GBR技术发起了挑战。本文将重点对血小板浓缩物应用在口腔种植领域,特别是组织增量方面的优势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血小板浓缩物;PRF;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
1、血小板浓缩物的生物学原理概述
血小板浓缩物(血浆提取物生长因子)是一种富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自体纤维蛋白物。主要包括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3类。
其中PRF含有大量血小板、白细胞、纤维基质及多种生长因子[1],是一种包含白细胞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的浓缩物,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以及纤维蛋白的支架作用促进组织修复。PRF源自于自体血液,具有低免疫性、可完全吸收等优势,PRF还可制备成液态、凝胶和固态,无论哪种形态都能保持其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对软组织形成和成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软组织再生和骨再生研究中一种作用明显、可塑性强、潜力巨大的自体生物材料。
PRF可以在局部安全高效地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在这些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大大加快骨和软组织的愈合[2]。Dohan等[3-4]研究发现,PRF可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产生明显而持久的诱导增殖作用,并且对成骨细胞产生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PRF可促进口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体外增殖及分化活性。同时,在Huang等[5]的研究中发现PRF可通过增加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中的骨保护素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促进了DPCs的增殖和分化。大量研究发现,PRF富含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及纤维蛋白,PRF内血小板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α-颗粒,血小板被激活后,α-颗粒从细胞质中释放出来的同时,大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等具细胞因子也被释放出来,这些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刺激细胞在纤维蛋白基质内的移植和增殖的功效,并通过促进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了骨的生成及组织的修复。
2、血小板浓缩物制品的发展历程
血小板浓缩物制品的研究大致经历了PRP、PRF、CGF 3个阶段。
1984年Assion首次从人血浆中提取PRP。20世纪90年代,临床科学家Whitman和Marx将PRP应用于口腔研究之中,效果显著。但随着研究的进展,PRP的应用也存在着争议。因为PRP的制备过程需要加入异种凝血酶和抗凝血制品,可能会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理想生长因子的释放速度缓慢持续,而PRP的生长因子呈现快速“爆发式”释放,使PRP作用于受损组织的时间相对缩短;PRP为较致密的四分子结构,不利于细胞生长因子的滞纳和细胞长入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
2001年,Choukroun等制备出了PRF,因富含白细胞,也称L-PRF,成为第二代浓缩血小板制品。PRF具有以下优点:无须添加抗凝剂及凝血酶制品,避免阻碍自然级联凝血反应,从而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PRF含有全血中98%以上的血小板、50%以上的白细胞。PRF与PRP的主要区别是白细胞的增加,从而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增强;PRF可渐进性释放细胞活性物质,使得各种细胞因子可充分与纤维蛋白分子发生化学键结合,发挥相互协同作用;PRF为三维立体网络结构,与人类天然组织结构相似,具有疏松、孔隙大、弹性好,可滞留大量血小板及生长因子的特点,能够诱导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有利于营养物质弥散进入。Dohan等研究认为PRF具有逐步释放细胞因子的生物特性,因为没有加入任何的抗凝和促凝物质,其血液凝结过程完全模拟自然凝血的过程。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表明PRF能够明显地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CGF是Sacco首先研发的,与PRF一样,CGF由静脉血分离制备而成。不过,两项技术的离心速度有所不同。与PRF不同,浓缩生长因子需要一个特殊程序的离心机(Medifuge MF200,Silfradent,Forli,意大利),其离心使用的塑料管涂有二氧化硅颗粒,并且不添加外源物质。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相比较,制备浓缩生长因子时其变速离心设定为2 400~2 700 r/min,从而使浓缩生长因子形成生物因子含量更多、纤维蛋白更密集的纤维蛋白基质。
随着对PRF的深入研究,基于低速离心概念(LSCC)、对制备程序的优化,又开发了加强型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RF, APRF)和注射型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 PRF, IPRF)。较之PRF,这些新型的PRF基质富含各种炎症细胞,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且凝块结构更为疏松多孔。
APRF:2013年,Choukroun对离心程序和试管做了进一步改进,提取出高级固态的APRF。该制品多孔结构疏松,纤维间隙较大,细胞(尤其是血小板)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凝块中。组织细胞学分析显示,相对PRF,APRF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除含有生长因子外,还富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可直接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更强的促骨组织修复能力;且临床使用更加多变,可剪碎与人工骨混合用于骨缺损区的植骨充填。
IPRF:2014年,Choukroun使用特制的塑料管替代可以激活血液级联凝血过程的玻璃管,采用低速离心理念(LSCC)及特定的制备程序(离心力60×g),获得液态状、可注射的IPRF。该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品初始物理状态为液态,可注射到软组织内加速组织血管化。液态IPRF会保持10~15 min的液体状态然后凝结,结合骨材料成为富含大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的胶冻状移植物,紧密粘附和固定在组织缺损区域;并可根据植骨区域的不同形态大小制备相应的混合移植材料。因此,更适用于口腔外科治疗及组织再生医学领域。
3、血小板浓缩物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
3.1 PRF在上颌窦提升中的应用
PRF可以作为上颌窦提升的移植材料单独使用,更多的时候与骨移植材料联合使用,以提高上颌窦底提升区的空间维持能力以及血管生成潜力,缩短整体愈合时间。PRF在上颌窦黏膜穿孔的修复以及上颌窦提升入路窗口的关闭上也有不俗表现。
PRF作为移植材料:Mazor等[6]的研究表示单独使用PRF可以作为大多数窦底提升术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Tatullo等[7]及Zhang等[8]的研究则是将单独使用骨移植材料和PRF与骨移植材料联合应用对窦底的提升进行对比,虽然这些研究发现使用PRF获得骨量的增加,但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上述研究均发现PRF结合骨移植材料可缩短愈合周期。
PRF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研究表明上颌窦底提升术有20%的黏膜穿孔率,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积极探索。Aricioglu等[9]运用PRF与胶原膜修补新西兰雌兔上颌窦瘘,效果二者未见明显差异。Assad等[10]和Oncü等[11]临床利用PRF进行上颌窦穿孔修补,并表示PRF作为一种生物性材料因其属于自体组织、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在未来可能成为修复上颌窦穿孔的一种选择。总之,虽然这些研究不能证实PRF比其他生物材料更为有效,但在易操作、低成本和高成功率等方面,PRF具有显著优势。
上述研究内容提示我们:PRF能够缩短上颌窦外提升术的愈合时间,同时在不影响骨结合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术中移植材料的使用;PRF与自体骨联用,可使种植体与骨结合速度加快,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由于采用PRF膜、Bio-Gide膜和胶原膜覆盖上颌窦提升手术创面,在成骨率和骨替代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而PRF具有制备简单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得其临床应用占据一定优势。
3.2 PRF在牙槽窝处理中的应用
PRF在拔牙窝封闭方面可以单独使用以替代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感染风险极低;在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的情况下加速伤口的自然愈合。因此,临床操作时可将PRF用十字缝合的方式固位于牙槽窝内,无需同期关闭创口,一般经过3个月的愈合后,纤维蛋白基质将转化为新生骨组织和被覆的软组织。
Hauser等[12]在23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拔牙后与种植体植入前种植位点的愈合阶段,采用PRF填充拔牙窝比拔牙窝自然愈合减少了种植位点牙槽骨尺寸的变化。Girish等[13]发现第三磨牙拔除后用PRF填充处理牙槽窝骨量无显著增加。Suttapreyasri等[14]通过观察拔牙后创口愈合、牙槽嵴的外形及根尖片骨吸收情况来研究PRF对拔牙创的影响,结果显示PRF对保存牙槽嵴和骨的形成效果并不显著,但在拔牙后4周内对软组织的愈合有加速作用。Hoaglin等[15]研究表明用PRF填充拔牙后的牙槽窝骨髓感染的概率为1%,对照组(自然愈合牙槽窝)高达9.5%,这项研究提供了PRF降低感染率的科学证据。另外,国内学者将PRF用于延期牙再植取得良好的效果[16]。因此,可以说在牙槽窝保存方面,与采用需覆盖膜的外科手术相比,应用PRF既保存了残留牙槽嵴的骨量、骨密度,又可降低手术成本、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将感染风险最小化。
3.3 PRF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种植体植入后颊侧骨板与种植体之间跳跃间隙的处理是即刻种植的重要步骤,与采用全凝血块或其他植入材料相比,PRF中的白细胞和生长因子可促进跳跃间隙骨缺损的愈合。Lee等的动物实验表明,PRF植入跳跃间隙可以促进骨形成,PRF单独或与植骨材料联合使用,种植体-骨接触率分别为61%与73%。
即刻种植需要考虑牙槽骨三维方面的骨量(唇颊向骨宽度、垂直骨高度、水平方向骨宽度)以及牙龈的质量,如果牙龈组织薄弱或缺损,在术后易发生感染和开裂,PRF凭借其优秀的抗感染能力,可作为一种屏障膜将种植体和移植材料从口腔环境中保护起来;再者,PRF还可为上皮和内皮细胞提供生长因子、白细胞及半透性的纤维蛋白网状结构,刺激血管生成,加速牙龈的愈合和成熟[17]。
3.4 PRF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中的应用
PRF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导其向创口区域迁移,加速伤口愈合,避免术后软组织裂开,其生物学效应还可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牙周韧带细胞的迁移,以及牙槽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8]。同时PRF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可以释放修复介质,在减轻炎症、抗感染以及疼痛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Borie等[19]发现在增量手术中使用 PRF能够获得更好的切口愈合,更快的软组织愈合以及更好的骨增量效果,减少了术后疼痛、肿胀和感染风险,这与PRF含有血液中98%以上的血小板、65%以上的白细胞有关。
在促进组织愈合方面,Jankovic等[20]将PRF与釉基质衍生物和结缔组织移植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发现,PRF可减少并发症,加快创口的愈合。类似研究中,Femminella等[21]对比PRF和明胶海绵治疗结缔组织移植后腭部供区的效果,并探索PRF在创口愈合中的特性,结果显示PRF能显著加速创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改善根面覆盖率方面,PRF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基质,被广泛应用于修复牙龈退缩。关于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应用PRF与单纯应用冠向复位瓣相比,有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能显著增加牙龈的根面覆盖率[22-24],这些结果提示在冠向复位瓣技术实施中,使用PRF有利于增加根面覆盖率。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指出PRF对牙龈退缩的治疗是有限的。2016年的一篇综述表示联合使用PRF对治疗牙龈退缩,提高根面覆盖率和附着水平均没有显著优势,与PRF相比,采用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后角化龈黏膜宽度显著增加,结果还表明,与釉基质衍生物和结缔组织移植术相比,PRF并没有提高根面覆盖率、角化龈黏膜宽度和牙龈退缩Ⅰ或Ⅱ度患者的附着水平,但与其他方法相比降低了治疗成本[25]。
3.5 PRF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PRF膜可以作为GBR中的屏障膜:常规GBR技术常因植入生物材料使得创口关闭更加困难,术后种植体或植入的人工骨替代材料暴露,导致感染、骨形成不良,从而发生种植的失败。而PRF膜含有大量宿主免疫细胞能抵抗口腔病原体,使得它可以直接暴露于口腔内且几乎没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丰富的生长因子可促进伤口愈合,且PRF膜吸收时间为10~14 d,极大地减少了植骨材料暴露的风险。
而PRF在GBR中更多的应用形式是被修剪成小碎块与骨移植材料混合后作为骨增量材料,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植骨材料的粘着性,便于操作,并且为生物材料增加了促进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PRF含有血液中98%以上的血小板,研究证实血小板被激活后所含的α-颗粒可以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都有促进骨再生和组织愈合的作用,所以骨移植材料与PRF的混合使用有助于生长因子更好地进入到骨缺损区,从而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骨祖细胞,进而形成前成骨细胞,并且能够吸引干细胞进入到骨缺损区,加速血管化[26]。Inchigolo等[27]把PRF用作一种骨移植物,将其与刚性钛膜联合用于兔颅骨骨缺损的骨修复中,结果显示PRF与刚性钛膜联合运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时,无论是在新骨形成的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优于人工骨粉(Bio-Oss),从而证实了 PRF有助于骨移植材料中心部分的血管生成以及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和迁移。Shah等[28]认为PRF联合人工骨粉Bio-Oss可以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联合对于单独使用人工骨粉Bio-Oss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大量病例报告都表明在植骨材料中额外加入PRF提高了其成骨性能。Jang等[29]研究发现,将PRF与骨移植物组成的复合物应用于种植体的周围骨缺损中,能明显促进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的修复。Sharma等[30]及高秀秋等[31]的研究均发现在添加PRF的实验组中,GBR术后周围骨密度及牙槽嵴骨宽度、骨高度均明显优于无PRF的对照组,即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中,使用PRF/Bio-Oss复合物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Bio-Oss颗粒骨替代材料。
4、现阶段血小板浓缩物的不足
PRF的应用也有着相对局限的一面,PRF制作的成功及应用直接依赖于采血及离心的正确操作[32]。熟练及正确的采血、离心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无菌环境,规范的手术操作,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耐心教育等,均对PRF的最终预后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在制备过程中血小板被活化,导致一定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嵌入纤维蛋白网状结构中,难以释放到创伤组织中,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3]。此外,还有文章[34]指出,PRF制备时间甚至试管壁材质、除水方法等细节问题,都会对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PRF可促进早期骨组织再生的速度,但不能增加新生骨的量,对于其成骨作用的远期临床效果还有待跟踪观察[35-36]。此外,在联合其他材料应用时,与骨材料混合后PRF占有一定的空间,在术后数周,一旦PRF吸收,剩余相对疏松的骨材料对组织再生有无不良影响仍不十分确定。
综上所述,PRF为代表的血小板浓缩物的主要优势已获得共识,其在支架、细胞、生长因子这三个方面与组织工程的三要素高度契合,是良好的生物因子储备和释放系统、生物相容性能良好的支架、促进创伤愈合的细胞聚集库,因此,PRF能够很好地促进骨组织修复、促血管化,加快愈合速度、缩短治疗周期、增强局部免疫力、减轻术后反应,且作为自体血浆提取物,百分之百源于人体自身血液,是最为安全可靠的生物材料。部分需开辟第二术区获取组织移植物的术式中,应用PRF作为替代物,还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大幅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当然未来研究仍有许多难题有待攻克,如探索PRF在不同缺损组织中最佳的生长因子释放浓度;如何克服研究患者个体化差异以及血细胞比容差异对PRF支架的影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PRF将会以更多样更有效的形式应用到口腔种植领域中来。
CGF/PRF尚不能成为引导骨再生术中的必选项
杨 益,沈 铭,路萌萌,邱 憬,汤春波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江苏南京(210029)
通信作者:杨 益
E-mail:matrix80@sina.com
文章来源:口腔医学2019年7月,第39卷,第7期
[摘要]患者牙齿拔除后常会伴有骨量不足,骨量不足的位点种植治疗一直以来都被认为较为复杂。引导骨再生技术在解决骨量不足患者种植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一种新型的血浆提取物,其中含有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骨形成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多种生长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一些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促进软硬组织愈合的效果,目前也被应用于口腔再生治疗中。很多学者将CGF/PRF引入到引导骨再生术中,期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骨效果,本文将对CGF/PRF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术中促进成骨作用的局限和不足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浓缩生长因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引导骨再生;口腔种植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骨整合现象就已被发现,但直到80年代之前骨量不足的位点还被视为种植手术的局部禁忌证。80年代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概念被提出[1-2],几乎是在同时不可吸收屏障膜技术被引入到GBR植骨术当中[3],到80年代后期骨移植材料也被引入GBR当中,90年代到现在的20多年可吸收的生物屏障膜+骨移植材料的GBR术式被长期并广泛地使用。
血浆提取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和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三个阶段。PRF是第二代浓缩血小板,是富纤维蛋白凝胶,由患者静脉中抽取的新鲜血液制作而成,其制备简单,同时相对于PRP,其无需添加任何生物添加剂。CGF与PRF一样是由静脉血分离制作而成,不过,该技术的离心速度有所不同。CGF/PRF被广泛应用于烧伤皮肤的再生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坏疽处理。由于其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骨形成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也被应用于口腔再生治疗。近年来CGF/PRF也被引入GBR植骨术中使用,但其促进成骨的效果仍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
目前临床中,有两种方式将CGF/PRF应用到GBR植骨术当中,第一种方式是将其延展压平后当作屏障膜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将其修剪成小碎片,然后和骨移植材料混合来制作带有CGF/PRF的骨移植材料。以下将从这两种应用场景来简述其在GBR中促进成骨效果的局限和不足。
1、CGF/PRF作为屏障膜使用
在引导骨再生术中,需要使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屏障膜,为骨组织的再生提供不受干扰的空间。如果使用CGF/PRF作为屏障膜,其相对目前临床使用的可吸收生物膜是否具有优势?Gassling等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4],研究纳入了6例需要进行双侧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在完成植入骨替代材料后,一侧使用PRF压制而成的屏障膜覆盖开窗处,而另一侧则使用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Bio-Gide生物膜覆盖,如图1示,以对比两者的差异。作者发现,术后患者两侧水肿、疼痛及初期创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5个月行种植体植入术时,作者同时取出部分骨组织行组织学评估,发现两组在新生骨的比例和骨替代材料的剩余比例上均无差异。
学者研究发现,单独使用CGF/PRF作为屏障膜,因为其降解速度较快,无法达到理想的屏障效果。当联合生物胶原膜使用时,未见明显的促进成骨效果,同时增加了手术费用和手术难度。亦有学者表示CGF/PRF作为膜使用,联合生物胶原膜应用于GBR植骨术中时,可以促进局部软组织的愈合,降低感染的几率。
2、CGF/PRF口腔种植中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
因为PRF中含有生长因子,而体外实验也证明了这些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促进成骨效果。学者也将其应用到了促进成骨的动物实验中,Knapen等在兔的颅骨中研究了PRF的促进成骨效果[5],结果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定量学的分析中(图2、3)都没能发现PRF有任何附加的影响。
Nejat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研究了PRF促进成骨的效果[6],在实验中对照单独使用Bio-oss和Bio-oss联合PRF在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应用,在6个月的愈合期之后,对新生骨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定量分析(图4),发现两组没有差异。这就说明了PRF的使用并不能带来更多更好的成骨效果。
Diana等在2018年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7],PRF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即刻种植当中以验证其能否加速骨结合的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使用PRF与否,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形成的速度无差异。
CGF/PRF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但CGF/PRF中的生长因子的释放高峰集中在15 min到1 d,随后释放量极速下降,有效的释放周期也仅有10 d[8]。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分化成为内皮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的潜力,在其形态发生中需要多种细胞因子有序释放、精确调控。而CGF/PRF同期释放多种生长因子,释放曲线各不相同,需要模拟体内环境、检测多种生长因子同时释放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的严谨科学研究。
3、总结与展望
回顾目前相关CGF/PRF与口腔种植治疗引导骨再生术的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其促进成骨的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CGF/PRF在口腔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文献报道,在其中一些领域的应用已经获得公认的较好的效果,比如促进拔牙创的愈合,促进软组织愈合等,国内外也有学者报道了其在GBR植骨术中能促进软组织愈合,但此类报道更多的还是局限于病例报道等,缺乏循证医学效力等级更高的文献报道,基于目前的研究我们有理由推测其能改善GBR植骨术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同时促进愈合,但仍需要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