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促使它不断得到发展,临床新技术直接推动了口腔正畸矫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临床口腔正畸推广应用的4项新技术:种植体支抗、自锁托槽、改进后的舌侧矫正技术和无托槽矫正技术。
一、正畸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中,正确的支抗设计,控制和应用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Tweed方丝弓矫正技术中基于经典矫治理念的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分类矫正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谓支抗就是在矫正过程中使不希望移动的牙齿不动,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支抗增强装置可供正畸医师选择,但均不能完全达到支抗牙不移动的要求,因此,一些严重拥挤或重度深覆盖而不希望丢失支抗的病例,在矫治中牙齿排齐和面型的改善受到影响,若是发生支抗设计失误的、控制不当,便会造成牙齿倾倒,继发干扰、创伤,而加重口颌系统功能障碍,虽然头帽口外唇弓是加强支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使用时较繁复,患者往往不易接受,近年来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临床支抗存在的上述问题,由于在颌骨上植入种植体作为抗基,改变了原来以牙齿作为抗基的情况,矫治力的反作用力施于颌骨上,可完全避免牙齿的移位,因而使用种植体支抗对拉尖牙向远中和滑动法关闭间隙更为有效,同时,对一些原来较难矫正的错,如磨牙下垂,骨性前牙深覆牙合(露龈笑),前颌骨发育不足的前牵引都取得了较以往显着的良好疗效,较好地解决了正畸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拓展了治疗范围,目前种植体支抗在韩国及日本的正畸临床应用已较普遍,我国口腔正畸临床也已开始应用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临床应用的种植体支抗产品,无论是钛板种植体、微螺钉种植体(自攻或助攻型),我国均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这一技术临床应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当前应该通过充分的基础研究和严格的临床观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挥种植体支抗的优势,促进临床正畸的发展,同时也应防止滥用,植入种植体支抗属于小型手术,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更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绝不能盲目采用,此外,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决不能在临床治疗中/追求时尚0,凡是可以用常规支抗完成矫正的病例,就不应该采用种植体支抗。
二、自锁托槽
正畸治疗中,矫正弓丝通过结扎丝与每个托槽结扎而发挥矫正作用,而结扎丝的结扎固定与复诊时的拆除是较费时的操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不需结扎的托槽,称为自锁托槽,正畸临床目前已较普遍应用,近年来自锁托槽的研制得到了发展,国外的口腔正畸材料公司纷纷设计推出具有各种特点的自锁托槽,有扣盖式、钛合金压簧式、推拉盖板式等,一些自锁托槽应用的技术培训班也在各地不断举办,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不仅节省了门诊椅旁治疗的时间,应该强调的另一特点是,自锁托槽改变了以往结扎丝结扎固定矫正弓丝的传统做法,应用自锁托槽无需结扎,弓丝在托槽中的自由度增加,减少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有利于矫治牙的移动,因此可缩短疗程,同时可以使用轻力矫正,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矫治效果更稳定且不易复发,虽然在理论上正畸医师有上述共识,但这些优点尚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我们应该认真地关心这一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诸方面的问题,这有可能给临床正畸治疗带来重大进步。
三、舌侧矫正技术的改进
舌侧矫正技术出现于1982年,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最初临床适应证受到较大局限,如牙列严重拥挤、闭锁性深覆等均不能使用。同时,由于托槽粘着于牙齿舌面,对于舌体有一定刺激,部分患者不能适应的。由于以上原因,舌侧矫正技术自推出以后至上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发展并不迅速。但近年来该项技术在舌侧托槽结构、弓丝弯制与计算机结合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使操作难度明显简化,从而其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如舌侧托槽改形,弓丝由上方插入,而不是中部嵌入结扎,研制出舌侧直丝弓矫正托槽和自锁托槽,托槽外形改为圆型减少了对舌的刺激。每颗前牙的托槽上伸出一小平板,前牙连成一小平面板,使得覆深的错病例亦可应用这项技术。此外,最大的技术改进是在舌侧托槽定位及弓丝弯制方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整个治疗过程更精确、更简化。目前,在日本正畸医师使用舌侧矫正技术已较为普遍,特别是开业医师。在韩国,使用者也较以前有所增加。这一情况在中国的口腔正畸临床上也反映出来。一些中国正畸医师开始应用舌侧矫正技术,同时也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发表。尽管如此,舌侧矫正技术仍属于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矫正技术,并非每名正畸医师都能够开展。但是在患者群中有一些成年人,如演艺人员等有特殊需求,兼之舌侧矫治的收费大约为一般正畸治疗收费的3~4倍。因而要求掌握这项技术的医师不少,这也将对我国临床矫治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无托槽矫正技术
无托槽矫正技术(invisalign)出现于1998年。其矫正机理和方法与目前的固定矫正器完全不同。采用这项技术不需要戴用托槽,而是由上下全牙列透明工程塑料牙套来完成。矫正器制作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成像,对错畸形模型进行模拟矫正,在模拟牙齿移动过程中制作20~30副上下全牙列牙套矫正器,利用矫正牙套的弹性,每2~3周更换一副,逐渐矫正错位的牙齿。
目前这一矫正器已能够矫正前牙间隙和牙列轻度拥挤、反等简单错,大多数的错尚不是其适应证。特别是对拔除4颗前磨牙的病例,这一矫正技术只能在恒牙期第二磨牙萌出后才能应用。由于其作用力均施于牙冠上,因而对牙齿控根移动、调整咬合关系等尚有一定困难。矫正过程中若需要间隙,一般均以片切邻面、去除釉质而取得。
这一矫正技术出现后,在欧美、日本等国对轻度错患者已有应用无托槽矫正技术的病例。目前我国也已开始研制和开发这一矫正技术。虽然其目前的适应证尚有限,但毕竟符合患者希望不用托槽的矫正要求。同时,这一矫正技术的基础缘于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难以估计的。
来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