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什么是牙龈萎缩?
答:牙龈萎缩是牙龈异常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牙周炎(参考问题3-18)中多见,在咬颌创伤(参考问题3-49)中也会发生。牙龈萎缩的发生原因常常是因为细菌或者咬颌力过大,使牙周膜与牙齿的连接受到破坏,牙龈从牙冠方向开始与牙齿分离、萎缩,同时牙齿也发生大量的露出。这时一些人会误认为是牙齿长长了。如果不加治疗,牙龈萎缩可以继续发展,直到牙齿大部分露出,引起牙齿的松动,最后发生脱落。牙龈萎缩一旦发生,现在的治疗水平还不能让牙龈重新恢复。但是,如果及时治疗,牙龈萎缩是可以停止的。另外,刷牙方式不正确,经常损伤牙龈也是引起牙龈萎缩的原因。请参考怎么刷牙?(参考问题5-6)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22.什么是牙槽骨的吸收?
答:包绕牙齿的牙槽骨发生的吸收就是牙槽骨的吸收。正常情况下,牙槽骨在受到压力时会发生吸收,在受到拉力时会增生。正畸治疗就是利用牙槽骨的这个特点,给一侧的牙槽骨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吸收,而给对侧施加拉力使其增生,来达到使牙齿移动的目的。但是,在受到细菌或者不正常的压力长期作用后,牙槽骨会发生单方面吸收。可想而知,这样固定牙齿的作用就减弱了,以后牙齿一定会松动。牙槽骨的这种异常吸收是牙周炎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的表现之一,而且吸收的牙槽骨也无法再重新恢复。牙槽骨的吸收常常是在拍X线片时被发现,吸收的形式可以是从牙冠开始向下发展,也可以是从紧贴牙齿的内面向外侧发展,这种吸收方式对牙齿破坏是最大的。
3-23.什么是牙髓充血?
答:牙髓充血也是大家经常可以听到的一个名词。它是指牙髓内血管的扩张。其实,身体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生血管扩张的现象。在炎症发生的初期,为了尽快消灭炎症,血管扩张可以使更多的抵抗炎症的物质通过血液送到发炎的地方,并从血管中渗透出来消灭炎症。牙髓的充血也是一样。但是,因为牙髓是被硬组织包围着的,所以渗出物质增多后牙髓腔的压力会增高,这样牙髓腔内的神经就因为受到压迫,而产生疼痛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另外,在过度劳累、休息不好或者精神紧张等情况下,也会有牙髓充血的现象发生。牙髓充血的主要表现是牙齿的疼痛。但是,这时牙髓的情况与牙髓炎时牙髓的情况不同,是可以恢复的。所以,在治疗上只要解除疲劳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就是可以治疗好。这时的牙齿疼痛是要与牙髓炎时的牙齿疼痛区分开的。
3-24.什么是楔状缺损?
答:楔状缺损是指经常在牙冠和牙根之间出现的,尖端指向牙齿内部的三角形缺损。因为外型很象木工用的楔子,所以被称为楔状缺损。形成楔状缺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一般认为与刷牙方法、咬颌和口腔卫生情况有关。楔状缺损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牙本质过敏,以后继续发展还可以引起牙髓露出形成牙髓炎。再严重的楔状缺损还可以成为牙冠折断的原因。医生对于楔状缺损的治疗主要是恢复牙齿的正常外型。防止其继续发展。另外,如果是因为刷牙引起的楔状缺损,纠正刷牙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关于正确的刷牙方法在问题5-6中还会讲到。
3-25.什么是乳牙残留?
答:乳牙在到了替换时期还不脱落就被称为乳牙残留或乳牙滞留。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家长们可以根据恒牙萌出的时间(参考问题1-12),来检查孩子是否有乳牙残留。引起乳牙残留的原因可能是牙齿萌出障碍(参考问题3-1)中介绍的情况,也可能是恒牙发生了先天性缺失(可以参考问题3-10),而不能替换上面的乳牙。如果是后者情况,通常要考虑保存乳牙。根据乳牙残留部位的不同,有时也会对恒牙的排列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换牙期家长们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口腔情况。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姚军
1993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系
1995年10月留学日本
2002年4月获(日本)朝日大学儿童牙科专业齿学博士学位
2002年5月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组建儿童牙科
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投身口腔医学事业的近30年里,有20多年是专业从事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亲自治疗的儿童达到3万多人次,指导学生治疗的儿童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五项,校级课题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文章十多篇。
在儿童口腔医学方面,他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积极在多方面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编写科普读物《爱牙从这里开始》;多次参加在央视和地方台的爱牙节目宣传;创建“爱牙小屋”对儿童进行刷牙教育;积极推广适合儿童的“面面俱到刷牙法”;总结出了儿童爱牙的“262法则”。同时,从科研出发,研制了儿童专用的“原点”牌儿童语音牙刷和儿童牙齿清洁液。
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方面,他提出“无痛为第一原则”的观点。最大程度考虑人文关怀,努力消除治疗前、后儿童和家长对治疗的不适感,改变了传统儿童口腔治疗的哭闹场面,受到同行的肯定。
来源:姚军博士 口腔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