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届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由于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入场参观交流的人数可能是办会以来最为稀少的。
失望总是跟希望并存,下面分享给口腔人应该了解的口腔历史。
宇森国际口腔器械博物馆受各界专家
教授团队的支持正在筹建中
展示口腔器械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
工匠精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牙科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
是口腔人应该了解的
公元前
旧石器时代——1951年四川资阳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的头骨及牙齿化石,据北京医学院口腔系鉴定该头骨生前上颌磨牙部曾患过慢性局限性骨髓。
上古时期 ——“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三皇五帝中“帝喾(库)”生来牙齿重叠,是被记录的中国首例牙齿移位患者,在古代,骈齿被视作“圣人之像”。
孔子骈齿
商代——19世纪末,河南安阳出土大批甲骨文。据鉴定在甲骨文卜辞中,有世界上最早的龋齿记载。
东周·春秋——《礼记注疏》卷二十七载,《礼记·内则》载:“鸡初鸣,咸盥漱”,说明中国人在春秋末期就开始每天早上漱口。
东周·战国——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述了用榆皮、姜桂等药充填牙齿治疗龋齿,是中国最早的牙齿充填法的记载。还记载有齿病与齿脉之间关系和具体的循环过。
先秦至汉代——《黄帝内经》对口腔疾病防治已有系统性论述,开了中国口腔科学理论之先河。
西汉·景帝——《淮南鸿烈解》卷十六载有“孕见兔而子缺唇”,是中国记载唇裂之始。
西汉·武帝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医学家淳于意采用灸法和含漱法,治愈了齐中大夫的龋齿病。
公元后
东汉末期——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最早的失活牙髓的方法,雄黄即硫化砷,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用砷剂治疗龋齿的方法。
三国·吴——在江西南昌市发掘的高荣墓葬出土了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被考证为“牙签”的雏形。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中“齿居晋而黄”的论述,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氟牙症(斑釉)的记载。
晋代——《晋书》卷六十七谓“峤(温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拔牙致死症例的记载。
隋·炀帝——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中,记载了对牙周病病因的论述以及拔牙损喉、龋齿、牙槽脓肿、唇裂的记述。
唐·太宗——太医署的医学分科,首次出现耳目口齿科,培养一个耳目口齿科医生,其学制为4年,是中国口腔医学分科的开端!
唐·高宗——孙思邈《千金方》,记有切开引流术治疗牙周脓肿和对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唐·高宗——李绩、苏敬等《唐本草》记载了中国最早应用汞合金充填牙齿的方法。
唐·玄宗——王焘著《外台秘要》中则较详细描述了口腔疾病的症状和治疗,载有“杨枝揩齿法"及薰牙法。
后梁——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粉配方是中国梁代《类苑》载有“口齿乌髭”牙膏配方。
辽朝——1953年在前赤峰县辽代驸马卫国王墓的随葬品中出土了2把象牙制成的牙刷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2把牙刷。
宋·太祖——王怀隐等所集编《圣惠方》有中国最早牙齿再植术的记载。
宋·仁宗——《宋会要辑稿》卷七十二《职官》二十二之三十六载,规定太医局分九科,其中包含“口齿兼咽喉”科。
宋·神宗——苏东坡《东坡集》“漱茶论”中介绍的饮茶防龋,是中国饮茶防龋的最早论述。
南宋·高宗——该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镶牙的人才,“近闻有医以补堕齿为业者”,“补堕齿“就是镶义齿。
南宋·孝宗——王明清《挥尘录·后录》卷九载:军医“以铁钳破齿,齿骨钮去箭镞”,这是宋代军阵口腔外科的病例。
明·成祖——周定王朱橚等撰《普济方》书中对口腔疾病列有九卷,共分三十二侯。其中口唇病方82首,舌病方94首,齿病方923首,小儿口腔病方315首,此外对牙粉和牙膏的配方也有较多的描述。
明·神宗——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不少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还有口腔疾病治疗过程记载,如用砷剂失活牙髓。
清·嘉庆——《太医院志·职掌》载:咽喉、口齿共为一科,谓之太医九科。
1929年 司徒博主编出版《齿科医学全书》(4集),百万余字,是中国第一部牙医学著作。
1946年 《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版)在成都创刊,总编辑林则博士,编辑有戴天放、刘延龄、周少吾。
1950年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牙科系均改称为口腔医学系。
1952年 口腔医学成为医药院校4个本科一级专业之一。
1965年 广州实施公共饮水加氟。
1989年 牛东平医师获WHO笹川卫生奖,他也成为获得此项卫生奖的亚洲第1人。
1989年 国家卫生部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1996年 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
信息来源于网络收集
宇森口腔显微镜,看得清才能做的精
这次展会虽然参观者比往年减少很多,也看到很多展商的展位上由于没人光顾,都在看起了手机,但宇森展位上丝毫不松懈,宇森展位上的人员始终站立着,随时准备着迎接每一位到展参观的来者。
中国宇森牙科手机应用领域覆盖全面
十年的匠心打造!
中国宇森——中国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