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人质疑说:体制内医生集团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尝试。是否是注定失败,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但在众人眼里,体制内医生集团代表了中国医生的大多数,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我很重要!
2015年,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红利频出,医生群体自我觉醒意识萌动,一个历史的节点来到了。
3月,大家医联应运而生。
还记得,3月5日的那个夜晚,当“北京出现第一个体制内医生集团”被《医学界》率先报道,那个夜晚是无眠的,各种电话,短信蜂拥而至,认识不认识的,行业内的、行业外的,要求加入的、打探消息的。。。如同一座被压制许久的火山,终于有了一个出口,医生们被压抑多年的热情,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喷发的出口!如果说在那之前,我们还有些许的彷徨与犹豫,那一夜后,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要做什么。
大家医联,大家者,大家也;大家者,大伙也。医联也,医生们联合起来,未来共同的理性和信念聚集在一起。正如大家医联的LOGO所示的那样:一个听诊器摆成了英文“&”的造型,一个医生合伙人制的团队扑面而来,前所未有!
大家医联横空出世,欢呼雀跃者众,怀疑嗤笑者众,敌意排斥者有,从成立以来,我们受到业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一时的话题。曾有一位网络上认识的成都的泌尿外科教授,从广东给我打电话说:这几天我从成都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广州,朋友们聚会,都在谈同一个名字。。。。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敏锐与支持:
2015.3.5《医学界》:北京国内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成立
2015.3.28《健康报》医院管理版头条:体制内医生集团是盘什么菜?
2015.5新华社两次专题报道:今年3月在京创立的“大家医联”平台,这个被外界称为中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不仅开创了体制内医生创业的先河,更为行进中的医疗改革打开一扇跨越体制内外的“传送门”
2015.6.12《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医生合伙人来了!
2015.7新华社两次报道:科研创新体制内创业的代表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人质疑说:体制内医生集团会办不下去。而现实给出的答案是:大家医联引爆了一场中国医生群体自我觉醒的浪潮,在九月份举行的<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不亚于一次中国医生集团的独立宣言,在大家医联之后,全国范围内,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医生集团有30多家,成为2015年的热点现象,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风口,而且以大家医联和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为代表的体制内医生集团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步伐稳健,快速在多地落地,野蛮生长。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人质疑说:体制内医生集团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尝试。是否注定失败,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但在众人眼里,体制内医生集团代表了中国医生的大多数,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在医改专家眼里,正如朱恒鹏教授所说:“医生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医改成功的唯一希望”。在投资人眼中,不止一位投资人告诉我:如果移动医疗是整个医疗投资领域的皇冠的话,那么大家医联为代表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就是那顶皇冠上最亮的那颗星!不止一位投资人告诉我:方向肯定是正确的,这个方向上一定会出现伟大的公司。。。。
我希望最后的代表依然是大家医联,但如果不是,我也很欣慰!
昨天,2015年医学界年度十大焦点人物出炉,本人侥幸位列其中。“体制内医生一小步,医生解放一大步!”作为体制内医生尝试变革的代表,我感到无上光荣。
2015年已经过去了,磕磕绊绊,大家医联在成长!感谢我的家人和各位亲密的合伙人们,是你们的最初的支持,才让我们坚持到今天;感谢我的投资人,是你们的慧眼,让大家医联有了迅速长大的可能;感谢我们的CEO王旭女士及二十多位同仁们,是你们的辛勤努力才让大家医联能一次次走在台前,始终站立潮头!感谢各位医生朋友,合作伙伴、媒体朋友,谢谢您们对我们的支持与宽容。
可以预见,在已经开始的2016,医生集团会面临生死考验!繁华落尽,方显谁是真的英雄。喧嚣过后,有价值的医生集团会更耀眼。所谓体制内外,绝非医生集团的分水岭,医生集团需要摸索、验证、纠错已经成型或者尚在形成中的商业模式,大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不能复制的绝对不是生意!大家也应该认识到:医生创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昨天我看到,一个赫赫有名的几十人团队的移动医疗公司的2013年全年收入是3万元!2014年全年收入是十几万元,创业之艰难可见一斑!
生死考验面前,我们已没有退路!现实没有给你退路!没有退路,对于我们,一辈子曾经只拿手术刀的我们,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来源:“孙宏涛医生”微博